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文化導覽

首頁 > 文化導覽
 
│三峽祖師廟:
  三峽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歷經三次重建。首次毀於大地震,第二次乃因甲午戰敗,日軍登台,於三角湧戰役中付之一炬。戰後原地重 建,民國三十六年李梅樹教授主持第三次的重建工作。李教授將畢生所學極力奉獻,力主建造一座融合中西傳統文化與寺廟建築的藝術殿堂。
三峽清水祖師廟,堂構輝煌,素以木石雕刻聞名世界,祖師廟建築為南方系統,五門三殿式結構,以石為基,以木為頂樑,銅雕門神,浮雕壁飾,藻井雕花,石柱石 堵,皆為國寶級藝師精心製作,氣象宏偉,加以壁面及柱上對聯書畫是全台名家手筆,工程之浩大與精緻,匠師們的嘔心瀝血,終使祖師廟成為台灣家喻戶曉,有 「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的雕刻博物館。
 
│三峽老街
 
  民權街(原三角湧街)位於三峽與鳶山之間的狹長形沖積平原上,是三峽鎮發源地。從清水祖師廟側長福街與民權街交會處開始,往西南方向到三峽溪支流中埔溪為止,長約260公尺,是全臺保存老街最長的一條街。街道兩側共有一百多間古老街屋,其建築年代為民國五年或六年重新改建,迄今將近百年歷史,除其中數間街屋地震倒塌重建外,大底都還保存原貌。街屋面闊三、五公尺,進深十至 五十公尺,當時「亭仔腳」以木樑為結構,有別一般常見的磚拱騎樓,尤其在柱子、女兒牆、排樓面上的收頭圖像,五花八門,各具巧思。
街屋立面裝飾文樣上,也是相當精彩豐富,有動物紋、中式的花鳥紋、日式花鳥紋及家紋,仿西式的文樣,甚至錦旗、獎盃、人蔘也都上牆面,古樸生動。由於這條老街昔日染坊業集散地,所以在街屋前橫匾的設計更具風格,大都以商號、姓氏、姓名、行業來做匾額,在製作方式及裝飾材料上很特殊,這是大溪、湖口老街所沒有的。而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老街顯得狹長窄小,氣勢連貫,景觀最為緊湊,圓拱式的騎樓,造成晨昏不同的光彩變化,紅磚拱廊的曲線變化和高低起伏的街坡,行走其中讓人感受到舒適且人性化空間感。
這條老街沒有人工刻意雕琢痕跡,自然流露出鄉土社會隨意、親切、樸實生活,歲月流逝中三峽老街呈現出歷史滄桑的形貌,在生命中自然運轉中,平實和厚拙生活風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街屋保存的空間來說,不僅反應先民開墾及立地謀生的發展軌跡。
 
│李梅樹紀念館:
  本館為紀念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致力於藝術創作,生前任教於台藝大、文化及師大,結合民間與學院藝術創辦三峽祖師廟重建,以台北縣議員、 三峽鎮農會理事長等身分熱心公益服務鄉里。其身兼藝術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廟宇建築家,在台灣美術史留存燦爛傳奇的一生。本館主要展覽其本土油畫創作,相 關文物。並結合三峽祖師廟為鄉土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泉源。
 
│歷史文物館:
  此建築(當時稱庄役場)創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次年(1929)二月竣工完成,至今已逾八十四年,創建當時號稱是『全臺最美麗的辦公大樓』,建坪七十餘坪之磚造廳舍,與臺大醫院、公賣局、監察院皆為同一時期的建築物,其中歷經改制前,公所稱『區役場』『庄役場』『街役場』,鎮長則稱『區長』『庄長』 『街長』,民國三十五年光復後,三峽街改制為三峽鎮,改名為『鎮公所』,曾歷任有一官派鎮長。
公所於八十四年積極向上級爭取,獲准設立為『歷史文物館』,整修工程歷經四年,已漸恢復舊觀,做為三峽鎮立的『歷史文物館』,提供了民眾文化、休閒、教育推廣的場所,更可展現三峽豐富的歷史人文風土景觀,使老建築的再生利用,發揮另一層的社會教育功能。
  本館為具有文化歷史價值之建築物,為使老建築再生利用,而籌建為『歷史文物館』,除了陳列歷史文物外,希望透過史料保存與呈現,喚起民眾認識本土文化,愛 護地方文化資產,傳承在地的文化資源,讓民眾瞭解該館在當地的價值觀及其歷史定位,進而連結北臺灣之史料,瞭解更大的人類生活空間,產生互動的生命力。
 
│三峽拱(虹)橋:
  三峽虹橋是三峽醒目的地理標誌,以三座相連的彩虹為造型,形式優雅簡鍊,建造於日據時代昭和七年(西元一九三二年)十月七日,隔年六月廿八日完工,是當時 對外交通的孔道。三峽鎮在日據時期,染布業及茶行生意鼎盛,這些商品、日用品都是利用水運來運輸,可是自從附近輕便道路逐漸完成,再加上大嵙崁溪河水逐日 變淺,運輸功能被臺車軌道取代後,水運自然沒落了。 今日三峽虹橋的地位及影響,雖然不如以往那麼重要,但是它對本鎮的貢獻和歷史意義,卻是不能遺忘的。
 
│祖師公聖誕【正月初六賽神豬】:
  農曆正月六日是清水祖師公聖誕,是三峽地區一年中最大的慶典。長福巖清水祖師廟是三峽地區信仰、社會、經濟中心。祖師爺的信徒擴展到大溪以及鶯歌、樹林及三峽合併成為的「三鶯地區」,按姓氏分為七股──劉、大雜姓、陳、林、中庄雜姓、李、王等每七年輪流一次。
 
│中元普渡放水燈: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是地官大帝之誕辰。「放水燈」過去都在廟普渡前一晚。水燈分水燈頭、水燈排,水燈頭要書寫「慶讚中元」,巡遊鎮內各街道。遊行完 畢連同紙厝到河邊上游放入水中順流而去,以表相送。水燈排是以麻竹編排,長四、五丈,寬扛著遊行,過去各里一排,遊行終點回到祖師廟前,所有水燈排 都豎立起來,頗為壯觀。
 
│客家文化園區:
  文化是國家民族延續的命脈,文化建設更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以土地為主軸的族群歷史觀」中客家族群是新臺灣人的重要組成之一,所以在這多元文化社會之中,如何將客家文化保存融入生活並發揚光大,是重要課題之一。

  隨時代變遷,已由過去「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轉變為「處處 都有客家人」。為落實客家文化的精神,新北市政府選定於三峽區隆恩埔段的公有地上興建可舉辦大型文化活動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期在新時代文化交匯洪 流中凝聚客家意識,發揚硬頸的客家精神,進而將客家優良精神、特色推廣至全世界。
 
│中三峽中元祭(水燈排):
  三峽最早舉行中元普渡的主祭廟是福安宮,福安宮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在祖師廟為建前,福安宮已主持中元普渡11年之久。當時普渡是七月七日放水燈、七月八日普渡,普渡祭前在廟埕「豎燈篙」。燈篙就是竹節上方帶燈,以招孤魂來祭,相傳燈篙愈高招集孤魂愈多。後來乾隆三十四年,祖師廟竣工。普渡祭改由清水祖師廟辦理,燈篙上的普渡燈,則仍沿舊俗:寫上「福安宮」為主持普渡廟名。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是地官大帝 之誕辰。

  「放水燈」過去都在廟普渡前一晚。水燈分水燈頭、水燈排,水燈頭要書寫「慶讚中元」,巡遊鎮內各街道。遊行完 畢連同紙厝到河邊上游放入水中順流而去,以表相送。水燈排是以麻竹編排,長四、五丈,寬扛著遊行,過去各里一排,遊行終點回到祖師廟前,所有水燈排 都豎立起來,頗為壯觀。
 
│三峽老街夜景:2005年完工
 
│鳶山:
  因山形酷似飛鳶的鳥嘴而得名,名列三峽五景之一,三峽鳶山海拔300公尺,山頂處有巨石崩起,這嶙峋怪石的最處,就是鳶山山頂,站在鳶山頂上,有著無限開闊的視野,遠近數十里,北二高及三鶯交流道就從山腳經過,最美的畫面當數黃昏,夜色漸暗燈火霓虹、大漢溪綿延彎曲的流域,加上水光折射 ...
 
【一日遊參考行程】
•長福橋上遠眺鳶山望眼三峽溪之美
•老街染坊巡禮、戲遊老街巷弄回憶童年
•拜訪『東方藝術殿堂』之稱:清水祖師廟,欣賞廟內精緻的工藝
•參觀『 三峽歷史文物館』三峽人文、史蹟、產業
•親自動手體驗藍染
•李梅樹紀念館
•拜訪李家大宅、宰樞廟
 
【二日遊參考行程】
【第一天】
•長福橋上遠眺鳶山望眼三峽溪之美
•老街染坊巡禮、戲遊老街巷弄回憶童年
•祖師廟『東方藝術殿堂』之稱,欣賞廟內精緻的工藝
•『 三峽歷史文物館』三峽人文、史蹟、產業
•親自動手體驗藍染
•李梅樹紀念館

【第二天】
•五寮溪采石、竹筍風味餐
•大阪根森林遊樂區北台灣熱帶原始森林探尋
•樂樂谷、山中傳奇
•滿月園森林瀑布
 

gotop